中国足球彩票

图片

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政务专题 > 2023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活动 > 质量强国质量强省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2023-09-04  14:26    来源:红旗文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进行了全面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纲要》部署要求,对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之路,坚持经济全球化方向、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环境,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重大意义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向中国质量(杭州)大会致贺信中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了人民生活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质量强国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十年来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主要体现在:全民质量意识显著提高,质量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重大工程、重要消费品、新兴领域高技术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多年达93%以上,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4.9,显示出中国质量的活力和魅力;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质量明显改善,重点服务行业和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稳定在“比较满意”区间;产业和区域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效能逐步彰显,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显著增强。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是适应我国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过去,我国工业产品面临“有没有”问题,主要是数量不足问题; 现在,工业产品面临的主要是“好不好”问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有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产品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质量基础比较薄弱,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消费类型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个性化、多样化、差异性等成为新潮流,对产品质量提出全新要求。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就是使我们的产品质量适应分众化、个体化消费的变化,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在设计上适应、功能上拓展、性能上提升、水平上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需要。我国必须依靠增加产品数量的有效供给,解决供给不充分的问题;依靠高质量水平的产品数量增长,解决供给不平衡问题;依靠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我们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努力增加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形成一大批享有国际声誉的优秀品牌,打造一批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国家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13个强国”目标,质量强国建设对其他强国建设,具有规范保障、服务促进等作用。一是规范和保障作用。质量是现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制造业生产提供技术手段。通过计量、标准、合格评定,一项生产技术才能定型,生产出的零部件才能实现互换。据悉,一辆汽车需要上万个零部件,一架飞机需要数百万个零部件。只有依靠高精度的质量基础设施,才能让汽车跑起来、飞机开上天。二是服务和促进作用。强国建设需要推进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过程的实验设计、创新成果的实践检验,都需要标准、计量、检测等手段参与。《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到202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将实现“四个转变”,即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随着这些转变的实现,各领域、各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将大幅提升。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质量强国”处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段落,需要我们从经济建设整体的高度来认识“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时代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要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等。这些论述包括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包含了实体经济、资源产业、物联网、数字经济等重点内容。同时,现代社会的日常运转,经济贸易活动的正常开展,都需要时间、距离、重量、体积等物理量来测量、衡量。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提升建设质量强国的强度,从而保持较强的质量竞争力,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建设质量强国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建设质量强国已成为国家战略。质量作为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我国加快建设质量强国的进程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科技进步潮流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从质量工作趋势来看,质量理念、机制、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

  加快质量强国建设,提升质量整体水平的任务艰巨。当前,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近年来,我国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升,质量安全形势日益向好。但是,整体上,我国产品质量水平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少差距。我国自主品牌少,大量企业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中低端,质量技术基础也不够完善。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加快质量强国建设,做到质量提升水平速度更快一点,专精特新水平更高一点、质量安全风险更小一点,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对外依存度更低一点,等等。

  加快质量强国建设,要破解质量变革的焦点难点堵点。质量作为繁荣国际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越来越成为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焦点。从国际领域,西方个别发达国家热衷搞小圈子,用冷战思维编织经济框架,构筑“小院高墙”。在贸易领域,主动对华挑起贸易争端,违反WTO规则,单方面加征关税等等,并企图让双边贸易脱钩。在技术领域,特别是尖端技术领域,西方个别国家对我实施科技出口“禁运”,鼓动“脱钩断链”,试图建立“芯片联盟”,给我国质量强国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比如,美国去年出台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规、《芯片和科学法案》等,实际上引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动荡。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国发挥新的举国体制优势,对关键技术、重大装备、核心工艺等困境和发展瓶颈问题,集中力量破解难点堵点,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加快质量强国建设,要统筹质量安全与质量发展。质量是安全的基础,质量不过关,很容易导致质量安全事件,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广泛的不良影响。因此,安全问题必须纳入质量工作体系,优先重点考虑。质量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比如,美国的波音737MAX飞机先后两次失事,造成346人遇难,原因是设计和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在国内,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经济高度发展过程中需要警惕的突出问题。对人民群众来说,质量安全涉及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底线”;对企业来说,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和社会责任,是“高压线”;对社会来说,质量安全是经济发展的痛点,是社会和谐的风险点,是发展的“红线”。维护质量安全,构建质量安全社会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仍然任重道远。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要提高质量强国建设的进度和速度。今天,国内外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主客观条件发生新变化,建设质量强国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在建设质量强国前面赋以“加快”一词,要求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速度。随着我国经济体量不断加大,世界经济复苏放缓,通胀压力上升与疫情蔓延交织,我国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尤其是,近年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和全球经济造成困扰。这些,都给我国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寓意深刻,要求更高。

  三、奋力推进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新征程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纲要》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的信心,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具体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纲要》提出的8个方面、27项重点任务,实施7个专项工程,是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政策工具,标志着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有了具体政策依据、措施抓手、路径选择,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量效益型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必将加快质量强国建设的进程,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必将扎实推进我国质量治理现代化,提升质量国际竞争力,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推进质量变革,实现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纲要》提出,要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加强质量领域基础性、原创性研究,集中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要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标准,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碳计量基标准、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要强化质量发展利民惠民,满足多样化、多层级消费需求。

  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纲要》对产业质量、区域质量给予高度重视,提出明确要求。要分行业实施产业基础质量提升工程,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础质量攻关;推进基础制造工艺与质量管理、数字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合。要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要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培育形成一批技术质量优势突出、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产业集群。要打造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深化质量强省建设,打造质量强国建设标杆。

  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纲要》把质量水平提升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突出质量安全监管。要提高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快构建全程覆盖、运行高效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要优化消费品供给品类,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推广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以创新供给引领消费需求。要推动工业品质量迈向中高端,大力发展优质制造,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和质量水平。

  提升建设工程品质,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是质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生产活动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纲要》提出,要强化工程质量保障。全面落实各方主体的工程质量责任,强化工程建设全链条质量监管。要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打造中国建造品牌;突出地域特征、民族特点、时代风貌,提供质量优良的工程设计产品。要提高生产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

  增强企业质量发展能力,打造更多更好中国品牌。品牌是质量的凝结,是质量的象征,是消费认可的标志。质量强国的一大标志,就是在世界质量舞台上有更多的中国品牌、中国名牌。《纲要》提出,要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促进品种开发和品质升级;鼓励企业加强质量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要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要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

  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夯实质量强国建设根基。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主要包含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称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三大支柱。考察质量发展史,测量精度、检验准度、检验认证等质量基础设施的提升,是引领质量创新、变革的重要原动力。《纲要》提出,要推进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标准化运行机制创新,深化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改革。要大力开展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等技术服务,加强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国内国际衔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加强质量政策法规建设,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质量工作涉及各领域,政策法规是基础性工作,需要不断加强,严格实施。《纲要》强调,要健全质量法律法规,健全质量政策制度,健全国家质量奖励制,支持高等学校加强质量相关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要优化质量监管效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要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健全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要强质量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和有关国家的质量对话与磋商。

  面向未来,《纲要》提出的目标激动人心: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实现宏伟蓝图,需要增强自信,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变革,把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国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好《纲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适应分众化、小众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质量消费需求,跟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发展潮流,建设符合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的标准计量等质量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质量保障。

  (作者:中国质量报社社长)

附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