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彩票

图片

你正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障你的数据安全及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最新版本的浏览器。

我们建议使用chrome或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若你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360浏览器、2345浏览器等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模式。×

网站支持IPv6
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0190784号提案答复的函
2019-10-24  15:05    来源: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汪华侨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十二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东西两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的提案》(第20190784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你们反映的我省东西两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中的发展布局协调引导力度不够、资源要素投入失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等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你们关于加大发展布局协调引导力度、加大资源要素投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在此表示感谢。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推动东西两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的激励措施,发挥历史文化名镇禀赋作用,补齐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配置欠账,共同推进我省东西两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

  一、我省东西两翼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情况

  加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在文化遗产保护、财政支持、新型城镇化、教育培训、卫生健康、金融监管、交通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我省东西两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

  (一)出台倾斜政策支持名镇建设。提案中所涉及的洪阳镇、碣石镇、百侯镇、茶阳镇、三河镇、松口镇等名镇位于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吴阳镇位于我省老区。为促进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省委、省政府于2019年5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点老区苏区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等9项基本公共服务共同财政事权项目,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承担100%支出责任。在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省级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在同等条件下倾斜支持老区苏区。省政府加强用地保障,对重点老区苏区给予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扶持,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定额。

  (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得到加强。一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逐步完善。我省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5处,其中粤东西北地区7处。我省有关部门积极指导各地按照《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要求,做好历史文化名镇认定、保护和管理工作,除汕尾市陆丰市碣石镇外,粤东西北地区6个名镇都编制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各地以规划为指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关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名镇特色经济,不断优化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二是积极出台文物保护利用政策指引。2017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相关政策和指引,指导当地文物行政部门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内不可移动文物固本提升、日常养护和活化利用等工作。如《粤东地区文物保护利用行动计划(2017-2020年)》《粤北地区文物保护利用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粤西地区文物保护利用行动计划(2017-2020年)》,2019年,出台《广东省文物建筑合理利用指引》等。

  (三)各级财政支持名镇项目建设。2010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各领域共争取3803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7座名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带动总投资8541万元。比如:2012年,支持揭阳市普宁洪阳镇保护设施建设450万元,带动总投资1500万元;支持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保护设施建设1000万元,带动总投资1675万元;2013年,支持汕尾市陆丰碣石镇保护设施建设450万元,带动总投资1500万元;支持湛江市吴川市吴阳镇卫生院建设55万元,带动总投资508万元。2016年,支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镇级和村级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设施建设480万元,带动投资750万元,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3372万元。但是投入与珠三角9座名镇比资金明显偏少,仍然存在资源要素投入失衡问题。

  七个名镇共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0处,我省加大资金支持粤东西北历史文化名镇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保护,如揭阳市洪阳镇普宁学宫555.57万元(省财政44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10.57万元)、德安里1100万元(省财政49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610万元);梅州市百侯镇肇庆堂70万元、通议大夫第150万元、中议大夫第150万元;梅州松口镇世德堂350万元;梅州市茶阳镇邹鲁故居150万元、一斗堂160万元;湛江吴阳镇双峰塔10万元等。2019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给予每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万元,用于日常保养维护。

  (四)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我省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三五”时期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教育方面,我省东西两翼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已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这些镇内的义务教育学校均已建成为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梅州、汕尾、湛江、揭阳4市共有技工院校19所,年招生1.2万人,在校生3.1万人,其中12所学校的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相关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累计获得1600万元资金扶持。但是,19所技工院校几乎都不在7座名镇。在当地的职业教育方面,调研中也看到,不仅没有根据名镇禀赋条件实现资源的优先配置,而且还优先配置到别的地区。名镇在当地资源配置协调统筹明显存在遇冷问题。医疗方面,我省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力度。加快推进县镇医共体建设,统筹安排试点县域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分别与辖区内若干乡镇卫生院建立县镇一体化管理的医疗联合体,以信息化为手段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百侯镇创建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投入210万元建设中心卫生院。金融方面,我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着重培育特色金融业态,积极推进“一市一平台”建设,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改善我省东西两翼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交通方面,我省要求建成市场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网络衔接顺畅、发展环境优化的全省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系统, 东西两翼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所在地区的公共交通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但7座名镇也存在对外辐射流通不畅,游客集散中心缺失,要素流动不足,对内通往各文物景点通行条件简陋,难以支撑历史文化旅游小镇功能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省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提升全省城镇化水平和质量。2018年梅州、汕尾、湛江和揭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50.49%、55.15%、43.01%、51.18%,比2017年分别增长1个百分点、0.09个百分点、0.92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当地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弱,资源过度集中到县城、市区,名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举步维艰,镇区人口聚集能力较弱等影响其健康发展问题。另外,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如汕尾、梅州)和小城镇已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今年开始城区常住人口100-300万的II类大城市(如湛江、揭阳)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这将进一步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名镇项目建设,比如,洪阳镇顺利推进洪阳大道和府前路改造、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名镇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二、存在问题

  除提案提出的发展布局协调引导力度不够、资源要素投入失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等问题外,名镇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机制亟待完善,省、地市、县三级政府建设名镇的主体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现行管理体制下,属于小城市性质的名镇却与乡村性质的普通乡镇实行同一政策,如体量较大的洪阳镇虽然作为历史文化名镇,与其他面上乡镇一样,在用地指标等重要配套资源配置上未能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由于缺乏政策扶持和历史文物保护管理专业人才和专项资金支持,以及有效的文物保护和规划管理机制,历史文物景点的保护、旅游线路的开发和推介缺乏整体规划建设和引导,仅仅停留在名镇层面;名镇建设未能学习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做法,举省、地市、县之力建设历史文化名镇。而是建设历史文化名镇的重任,主要依靠本来就有诸多困难的力不从心的镇一级政府。二是落实政策整合资源的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洪阳镇,其服务新型城镇化、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中有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曾经引起重视,2014年中共揭阳市委五届第82次常委会会议,贯彻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加快发展普宁市洪阳镇,形成“一核带三域,三城带三镇”的城镇化发展局面。之后中共揭阳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决定力求经过3年的努力,把洪阳镇打造成为镇区规模达到15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17.5万人的中心镇。至今,5年过去了,正确决策并没有很好落实,洪阳镇在我省历次城镇化发展中又错失机遇。三是对历史文化名镇扶持倾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加强名镇建设,给予一定的扶持倾斜力度,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但是,我省东西两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相对于当地县城(市区),出现一头冷,一头热现象,县城(市区)不仅不能带动名镇协同发展,而且挤占名镇的资源。如普宁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洪阳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项资金、用地指标与其他镇的分配权重均等,并无特别倾斜之处。四是历史文化遗产缺乏有效保护。近年来,古镇范围内陆续开始了对旧居住区的改造,对文物保护单位构成威胁,历史风貌也在一定程序遭到了破坏。古镇内一些保存完好、有价值的民居群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貌街区,由于尚未被列入保护范围,从而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有的历史文物、名胜古迹被损坏或损毁。五是环境整治有待加强。比如,作为普宁古邑的洪阳古城,现存的具有保留价值的水网中,河道大部分淤塞,水体受到废水排放的影响,污染严重。部分名胜古迹周边环境卫生较差,亟需整治。古城内原有“十”字街的街道格局虽然尚存,但道路年久失修特别是城顶路和中山路无法承担分流的作用,主要商业街受到穿行交通的影响,破坏了古城原有的环境氛围。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汇集体现中央、省的多项政策。加强我省东西两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发展工作的要求,是中共广东省委“1+1+9”工作部署的具体实践。

  (一)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指导协调机制。

  历史文化名镇,是我省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东西两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不能仅仅靠当地镇政府,而是要协调整合省、地市、县之力投入名镇建设,在新的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赋予名镇突出地位,并在粤东粤西粤北振兴发展大局中协调引导其建设。下一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协调出台指导意见,学习上海市出台推进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更新利用实施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引导名镇建设。在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赋予名镇突出地位,并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大局中协调引导其建设。明确省、地市、县在名镇建设中分工责任、工作内容及考核指标,明确名镇建设投入指标与当地县城(市区)的合理比例,切实推进名镇建设,提高名镇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的综合能力。

  (二)加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力度。

  一是推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撤镇设镇级市试点。温州龙港“撤镇设市”于2019年9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龙港撤镇设市的最大特色是“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它是行政区划改革创新的重大突破,更为全国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广东省也有佛山狮山镇、东莞虎门镇等经济强镇,人口也在50万以上,拟在申报撤镇设市过程中。下一步我省将有条件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纳入推动撤镇设市工作中,重点推动符合国家规定撤镇设市人口数量条件的洪阳镇撤镇设市,名镇如能与经济强镇一起撤镇设市必能促进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二是选取试点加快名镇发展布局建设实施进度。

  争取明年在揭阳、梅州、汕尾和湛江市各选取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作为试点,用5年时间重点打造建设示范点。整合现状城区与周边镇的发展资源,适度调整名镇区划,指导名镇拓展发展空间,突出抓好规划,引导名镇加快发展,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合理确定发展定位、职能定位。指导名镇加强与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规划指导,发挥好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和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屋保护修缮的投入力度;对公益性项目,省、地市、县三级财政要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道路、供水、排水、排污、电力、消防等基础设施;加强客运站、游客服务中心、博物馆、文化演艺中心、停车场、公共休憩场所、环卫设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展示等功能性项目建设;整治公共场地、河道水系,改善人居环境。对涉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对外交通项目、河道水系治理、截污纳管等项目,优先纳入“十三五”规划予以实施,并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充分体现。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协调省发改委、自然资源厅、文化和旅游厅等相关部门加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的资源要素投入,有效发挥名镇资源禀赋作用。在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等编制中赋予名镇突出地位,适度倾斜各资源要素配置,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大局中协调引导名镇建设。下一步省相关部门将在战略性产业规划和金融政策制订、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名镇发展,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适度倾斜名镇建设,在资金分配中倾斜名镇项目,扩大名镇财权事项,发挥重点示范镇辐射带动作用。

  探索建立建设示范点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推进以重要古迹为龙头的旅游景点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带动资源要素投入,增强城镇发展动力,提高镇区承载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能力。推进有条件的建设示范点建设职业教育基地,以镇区为载体吸引周边乡镇学生到镇区就读,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就业人才;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城市医院服务向名镇拓展,建立覆盖区域合理的优质医疗服务圈。在建设示范点利用当地资源和国家级文化历史名镇众多传统人文优势禀赋题材打造主题公园,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名镇的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承载能力。充分利用省、地市、县的有效宣传平台,推介建设示范点,提高社会关注热度,增强投资和发展动力。

  三是结合示范点的建设经验加快我省东西两翼名镇发展建设实施进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协调省相关部门加大历史文化名镇发展布局协调引导力度,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研究,编制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规划,推动建立名城名镇名村“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制度,指导全省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利用示范点的建设经验,推介我省东西两翼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新型城镇化,以名镇为抓手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工作。

  一是提升文物保护层级。结合历史文化名镇实际,推荐洪阳镇德安里民居群、三河镇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等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工作。同时推进对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予以每年3万元保养维护资金支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继续开展历史文化名镇认定工作,加快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修编,利用乡村振兴、南粤古驿道、红色文物、传统村落等多部门、多渠道资金投入,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理工作。

  二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特别是文化旅游设施,促请当地政府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中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充分挖掘当地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利用,使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吸引游客,唤起乡愁。

  三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除了依靠各级政府部门推动,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性。在多方资金投入的过程中,要避免拆旧建新、破坏性建设,保护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文物和历史建筑修缮要充分听取文物、规划、建设、考古等专家及当地民众意见,利用高校、民间保育团体等专业机构的力量,推动保护利用项目落地。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9年10月23日  


附件下载

-